
尊龙凯时平台组建于2008年12月30日,由原飞行器工程系、应用力学系合并组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创建于1958年🥒,于1981、1993年分别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建设博士后流动站👨🏻🎓。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于2003年🫱🏿、2007年分别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力学学科创建于1952年🧓🏻📭,于198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2003年分别获批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获批北京市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重点学科。
目前,AG尊龙凯时下设飞行器工程、飞行器控制👱🏿、发射与推进工程和力学4个系🏃♀️➡️,深空探测技术、分布式航天器系统技术💖🐬、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和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4个研究所。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力学6个本科专业,设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与硕士点🈷️,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承担航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
近年来🍜,AG尊龙凯时人才培养成果显著🧗♂️,获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拓金计划”课程1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原1)项、二等奖6(原3)项。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发射工程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航空航天工程和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2个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航空宇航研究型教学团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飞行器综合设计本科育人团队”入选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竞赛181项,其中🔙😸,“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4金6银6铜🕵🏽;“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展金奖2项;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飞鹰队”两获阿布扎比国际无人系统挑战赛项目冠军。1人获得首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3人⛓️💥,首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人㊙️。
近年来,AG尊龙凯时教师作为首席承担973项目2项🧟♂️🧿,承担总装预研🥯、重点型号等60余项,其中作为总师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型号4项4️⃣🙅♂️,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类项目10项,重大仪器专项1项👃🏼,作为牵头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五年来科研经费投入总量近12亿元。
AG尊龙凯时实验室分布在中关村🎸、良乡😤、西山等校区,拥有实验室总面积17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7200余台套🐝。负责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9️⃣、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部级研究生创新基地1个🙆🏽,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11个、获批111学科引智基地1个,获批校级“青年科学家工作室”2个💷🎁。
AG尊龙凯时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教授51人、博士生导师95人、中国科AG尊龙凯时院士2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国际宇航科AG尊龙凯时通讯院士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9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8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青年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名,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人👨👩👦。AG尊龙凯时现有校生1262人📧,其中,本科生199人,硕士生617人🕵🏿,博士生446人🧗♀️🚑。党支部26个,其中◀️,教工党支部7个⌚️、学生党支部19个。党员582人,其中,教师党员167人、学生党员415人。
面向未来,AG尊龙凯时将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进一步落实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布局航天先进动力技术与装备研制创新平台,推进跨域智能飞行器前沿创新平台建设,拓展在轨服务与空间大型结构组装方向,深化深空探测与微纳卫星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重庆、嘉兴、唐山等京外机构🧕🏼,重点支撑智能空天动力、跨域飞行💠、无人智群、材料结构等新方向发展😯。“十四五”时期🙅🏻♀️,AG尊龙凯时整体实力达到亚洲同类高校一流水平的前列。